close

開在台北市松山區西松國小對面的和豐中醫診所 林振傑 醫師,最近南下高雄拜師,因為告 方 老師性情相投,師生一見如故, 林 醫師只要有空,就會飯後來農場過夜,雖無秉燭夜談( 方 老師習慣早睡),就在「茶話天地」(樹下茶棚)的燈火品茗閒聊,別有番閒情逸致。


 


   林 醫師年輕好學,勤學醫書,聽 方 老師說正在改寫《黃帝內經》,有一次他帶著一本正在研讀,由大陸一位記者與編輯出身的作者所出版的《白話黃帝內經》,開玩笑的說要考老師,翻出「四氣讀神大論篇」中的一句,問說:「老師,為什麼聖人春夏養陽,秋冬養陰?」我拿過那本書看了一下譯解,還是真是『白話』,只從字面上的意思直接將文言文譯成白話文,春夏養陽是說在春夏要多流汗,吸收陽光,秋冬養陰是說在秋冬時要儘量不流汗,涵養陰氣。


 


   方 老師解釋說,一個良醫不但要深知人體所有器官功能,更得上知天文,下知地理;因為醫術也是陰陽學的一環,人活在天與地之間,食物與飲水,四季節氣的變化,無一不影響,所以好醫生得懂很多道理,融會貫通於醫理上,無異於聖人。


 


  春夏是陽氣旺盛的季節,人們應該設法多流汗,讓毛細孔打開,使體內廢氣與火氣排出,陽氣自然與之對流,進入人體,秋冬季節陰氣開始旺盛,想要養生應著重於護住元氣,所以最好不要讓毛細孔過於張開,少流汗,以免元氣流失,寒氣入侵而傷身體。


 


   方 老師在《疼痛對應療法》書中,曾提到幾個大家最常見的錯誤觀念,例如:愈泡腳愈冷,愈捏愈疼痛等,其中就有大略提到「夏天洗澡要洗熱水,冬天洗澡要洗冷水」的原理,那雖然是軍中生活的詼諧話語,卻正應了「春夏養陽,秋冬養陰」這句話。夏天覺得躁樂難耐時,好好洗個熱水澡,讓毛細孔張開,汗水排放後,體內熱度自然下降(同退燒原理),如果貪圖一時涼快,猛沖冷水澡,那就像天氣正熱時,你卻將門緊閉一樣,結果可想而知。


 


  因為對陰陽學研究的很透徹, 方 老師總把道理道得很簡單,指導患者養生的方法再容易不過,例如要早睡、莫生氣、不要胡思亂想、走一小時勝於練氣功、自然飲食等,也許是太簡單了,大家反而覺得沒什麼。
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赤腳大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